迟到的敬意

www.HeZi.net 欧阳贵林

2010年10月30日

 

王林先生是《王林快码》的发明人与软件人作者,我在介绍“和码”时,常听人说到“王林快码”,“王林快码键盘”,但我一直都不知道“王林快码”是音码,还是形码。一般我听到一个新的码,总要到网上了解一下,也许是“快码”的网站早已关闭,就没有了解到。

前段时间,我在论坛上看到王林辞世的消息,因为消息的不确定性,再一做输入法的人那么多,有人去世,也自然。我想象中,王林应是个有一定岁数,会做宣传与市场的人。

直到前两天,我身边有人说,他一直用“王林快码”,说很好用,我问,听说王林辞世了,是真的吗?他大为震惊,这么年轻,怎么会过世呢?

朋友的反应也震动了我,回家后就在网上找王林的消息,首先找到的是王林约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这是他在全国巡回演讲的第276站清华大学站的第5场演讲,他演讲得非常精彩,那么多的字根,归纳得清楚有理,讲解得有板有眼,幽默风趣,400多人的演讲厅,座无虚席,大学生个个都聚精会神,气氛轻松活跃,听众发出阵阵会意的笑声,不经意就记住了字根的排布规律,我看着视频也跟着笑了好多次。演讲打出来的口号是:“一统汉字输入,结束万码奔腾”。能在全国276个大学推广“王林快码”已足见王林的工作能力与社会活动水平。

接下来我急切地想知道,这么优秀的青年人真的不在世了吗?是什么原因?我没有找到正式介绍他后来生活与经历的文章,只见到“王林快码”的用户追寻他的近况的贴子,回复中有个说他离世了,是“后来得了忧郁症而自杀辞世”。时间太约在2005年底。

我感到非常痛心惋惜,在视频中认识到的王林,我认为是1万个大学生中也难得一位的人才。1998年不到30岁的他,35分钟的演讲中,他一气呵成,没有一多余的话,没有一个费字,表现出的风采气质,学识才华,演讲水平,在输入法的教学演讲中堪称完美,已成永恒的精典。

“王林,湖南醴陵人,1992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1994年1月,独自一人在单身宿舍中开始“计算机汉字输入”研究。历经3 年殚精竭虑、近乎疯狂的研制,借助计算机,完成了对“国标汉字库”300多亿次统计分析,发明了非常易学、快速的『王林快码』,从此免除拼音之苦,尽享“键盘写作”之乐趣。”

“1997-1998年,王林率领学生开展『王林快码高校巡回展』,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已经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370所高校举办讲座,平均每校讲座3天12场,几乎场场爆满,打破高校“学术讲座”不办连场的惯例!他们希望最终能将在中国推动第二次书写方式革命--键盘代替钢笔。”

《王林快码》后来应有更大范围的宣传推广。因为在九江这样的中等城市,都有快码的讲座(是放录象),都有不少的用户。

一位网友的贴子写道: “直到前段时间,他在QQ的网络摄像头里看到了他!我被他的样子吓了一大跳:他是在一个网吧里,灯光很暗,只见他头发秃了大片,30多岁的人像个老头,再也没有两年前神采飞扬的气派!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能猜到大概他发生了什么事!寒喧了一下,他打来一句话:我现在随时都可能自杀。我连忙打了几个为什么。他过了很久说他现在精神上有了点毛病!现在很想自杀!我急忙给他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我说他的王林快码很好用,我现在一直用着它。他苦笑了一下说,等我死后有你这样一个朋友还记得用王林快码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不过我想他比我更想哭,我还是忍住了。继续跟他说些安慰的话。他后来又问我在广州好不好找工作,我连忙说像你这样大的名声,到处可以找到管理阶的工作,他听完低着头说,过了30岁,没有IT公司再要的了!很凄然……他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若有所思的样子,过了一会幽幽地说道:谢谢你!就关了QQ走了。我后悔没有问他现在的手机!直到今天,也没有看到他在QQ上过线,虽然我给他留了很多次言……”

这几段简短的介绍,我看到的是许多形码研究者相似的经历。经历长时间艰苦的工作,做出一个很好的方案,然后是编程,宣传推广,开始是信心百倍,雄心勃勃,用尽努力,结果效果一般,没有收入,没有支持,家人反对,朋友离开,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甚至象王林这样的结局。很明显,是汉字输入法研究与推广,使这位才华出众,生气勃勃,激情澎湃的青年走上了失败与毁灭的路。

王林目标没有错,做出一个易学易用的汉字形码,以帮助千千万万的汉字使用者提高输入输入速度,减少工作强度,是很有社会意思的工作。“统一汉字形码,结束万码奔腾”更是对汉字传承与发展,对汉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伟大事业。这也是许许多多形码研究者共同的理想,个人的名与利最多也是在这个大目标下的小想法。

王林快码是在汉字字形研究的一次大的进步,王林先生的推广工作也卓有成效。快码已广为人知,帮助了很多很多的人学会了快速打字,从快码使用者的评语中,可以看到用户对他的感谢与钦佩,这就体现了他工作的意义与实实在在的价值。

王林先生可能的错误是,过高估计了市场推广的回报,使投资没有及时的收回。但这个错误是所有的青年创业者都可能犯的。如果社会能接受包容他暂时的失败,给他多点理解,宽容,支持,帮助,这样年轻的英才,一定能走向下一个成功的。

王林生前的事业,可谓轰轰烈烈,但死后却悄无声息,对于形成这一悲剧的外界原因,没有客观认真的思考。鼓励创新又怎样保护失败者,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呢?

2006年下半年在多伦多,蒋国斌博士自杀在华人圈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蒋博士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当年湖北省的高考状元,在美国与加拿大拿到了两项博士学位。英才绝路的外在原因是什么?

王林先生的理想,今天仍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城乡还有很多人不会汉字输入,这阻碍了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拼音输入使“提笔忘字”现象越来越重要。“儿童识字”与“对外汉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汉字字形“难学难用”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汉字字形技术研究的新成果,有待于汉字字形技术的完善与统一。只有汉字字形技术解决好了,汉字的教学与使用,传承与发展才会迈出新的步伐。

看到王林的悲剧,我很痛心,我随后的想法是,愿意把和码看成是王林快码的继续,把我现在做的工作看着是王林先生事业的继续,希望以此能慰藉这位出类拔萃的汉字编码先行者的在天之灵,也表示我对这位杰出青年的敬意,以及对他因创新与创业而遭致不幸的深切痛惜。

世间在别人身上发生的事,都有可能在自己身上发生,这一规律每个人都有体会与教训,没有人能置自己于这个世界之外。

我与王林在汉字编码研究与推广的经历很相似,自己研究出输入法,信心百倍,自己开发软件,自己推广。王林比我优秀很多,他单在那个视频上表现出来的亲和力,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他在短短的时间里,把《王林快码》宣传得有声有色,上规模,上档次,这些都是我无法比的。这么优秀的人都如此,我能避免他的宿命吗?

人生谁无死,但人人都知道,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我也警觉起来,应该认真面对。

王林大约比我小5岁,又比我早从事汉字字形研究约10年。我开始汉字研究时,比他开始汉字研究时约大15岁,已经历了很多的生活磨练,心里的承受力应该强很多。

他做全国宣传时,应该花了不少钱,如果这些钱没有收回来,就会是心里的压力,我想这与他随后的变化有关。我做和码现在7年了,所幸的是,我都是用自己的钱,我没有借过款,也没有人投过资,今年九江科技局给了我加入恒盛科技园的5万元入园支助,除此没有别的外援。现在看来是件好事,我以后也应该坚持这样。现在我没有太大的心里负担,最多就是放下和码,去另找工作。失败了,周围的人免不了另眼相看,如果又欠债欠情,是会出问题的。这也是王林的悲剧,给我的教益。

我也认识到,即使王林先生有财力保持很强的宣传推广力度直到今天,有两点仍是肯定的。1、快码可能成为汉字形码中的老大,但改不了绝大部分人采用拼音输入的局面。2、即使他做了形码的老大,但他在输入法上的投入,通过输入法也是收不回来的。

我认为这个结论对快码是这样,对和码也一样。很多人都了解和码电脑与手机通用,速度快,对字形有巩固作用,知道拼音慢,有加剧提笔忘字的缺点,但他们还是用拼音。

即使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几千或几万人使用和码,但这几万人也不会把和码传出去,他身边的人也极少听他的。绝大部分的人都仍是用拼音。

要让人们改拼音输入为字形输入,要推广应用汉字字形技术,不是个人或公司的力量能做到的。推广汉字形码要靠国家政策,象推广普通话那样。

如果秦始皇不下令统一汉字,汉字字形是不会统一的(一部分人支持,一部分人反对,大部分人不愿意学新东西),印度与欧洲的语言不统一就是例子。如果国家不制订政策,重视汉字字形输入,限制拼音输入,拼音输入对汉字字形的侵蚀,是不会消停的。这是个人与公司的力量改变不了的(一部分人支持,一部分人反对,大部分人不愿意学新东西)。

不排除有朝一日,当拼音输入的缺点充分暴露,当提笔忘字危及到汉字的存亡的时候,也许国家会出面,支持汉字字形技术的推广应用。那时国家会提倡或强制学生使用汉字字形输入,限制拼音输入,就象国家明令限制或禁止使用“六六粉“,”滴滴畏”,“柴火砖窑”等等,曾经普遍使用,但已过时落后有害的产品与技术一样。

王林先生宣传快码的大部分时间,我都不在国内,2005年我回国宣传和码,可惜我们都不了解对方,那时如果我听过他的演讲或看过他的视频(王林的视频今年才放在网上),我一定会与他联系,也许与他的讨论,能让今天的结论,几年前就得出了。

谨以此文向王林先生,这位为了汉字编码事业献出宝贵青春与生命的先行者致敬,也告慰王林先生的在天之灵,他的理想与事业,仍然后继有人,他的理想总有一天会实现。

王林先生安息。

 

欧阳贵林

 

王林老师在清华大学的精彩演讲:

地址1: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Jw5IRpxrwE/

地址2: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5NDQ2NjI0.html

用户对王林老师的怀念:

http://www.cnblogs.com/watsonyin/archive/2005/12/21/30181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