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 Advanced Member
组: Registered, Moderator 注册时间: 2012/2/4(UTC) 帖子数量: 81 位置: toronto
|
超越自私,内圣外王 ——兼论中国思想界左右之争 欧阳君山
超越自私并不是否定自利,它是手段上的。自利无法否认,恰恰相反,一方之所以对另一方超越自私,说到底,也就是因为这一方看到了双方关系更大的利益,乃至更远的未来,这一方完全明白另一方是怎么回事——包括另一方的利益诉求在内——而另一方并不明白这一方是怎么回事。有一句俗语概括得非常精辟:“君子眼里有小人,小人眼里无君子。” ——题记 按:曾有朋友问及“内圣外王”是什么意思。这是中华传统哲学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中华传统哲学一个极其明显的特征,简单地说,就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这是佛家的概念,儒家是所谓“明德”与“新民”。用今天的话来讲,所谓内圣外王,就是打通内外,不仅思想上成熟彻底,而且实践中也成熟通透。其实,在西方思想史上也有一类似的概念,那就是“道成肉身”,基督教讲的。 但真正臻于内圣外王者凤毛鳞角,即便所谓最杰出者,也常常偏于一端。最明显的表现可能就是一些思想上自以为高的人不能启发和引导,所到之处,缺乏肯定,没有鼓励,尽是大批判,根本不能觉他度他。这当然是局限,因为没有谁自认为愚蠢,而是一样都自以高——甚至高得不得了。那真正的高且明表现在哪呢?不是表现在你“是什么”,而应该表现在你“怎么样”。 1.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讲谦虚; 2.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察优长; 3.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有和气; 4.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善启发; 5.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能耐烦。 在双方的博弈中,如果你对另一方能做到讲谦虚、察优长、有和气、善启发、能耐烦,基本可以肯定,你对另一方超越了自私,甚至可以说,你已经臻于爱!如果说道理,你应该在更大的道理;如果说利益,你应该在更大的利益。《菜根谭》云:“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 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这并非简单的道德箴言,也是一句利益诫语,一个人能做到君子,往往也在更大的利益。 见过不少沾沾自喜甚至吹嘘学问如何了得的人,更有的看本人大学退学,愈加有恃无恐,殊不知,要是我也像他们那点德性,也像他们那样得意洋洋,也像他们那样不知天高地厚,一发炮弹就掀它个底朝天:“你以为你懂,其实似懂非懂。就是你沾沾自喜的那一点玩意儿,你也不真懂。严格讲,你什么都不懂!”也不是我讲的,是古圣先贤有言,雅的叫“致广大而尽精微”,俗的叫“一通百通”(链接)。这也是有实证支撑的,拿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来说,无数可爱的经济学家们真正搞懂了哪一个呢?谁站出来说说!连价格都没搞明白,遑论其他!(详见《“虽千万人,吾往矣”》)但本人至今一炮未开,一弹未发,而总是软语温存,尽可能察人优长,尽开能启人心智,不时地注目致礼,很简单,原本就是在宣讲“注目礼人”,深谙人人都要注目礼,宁愿先爱心奉献。 人有可能避免以力服人,但无意中容易犯以理服人的毛病。有道理是正义的,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但以理服人可能是不现实的,人是“注目礼人”,压根儿不能服。人应该从对代表真理、正义、人民乃至未来的洋洋自得中走出来,和光同尘,讲谦虚、察优长、有和气、善启发、能耐烦,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真正超越自私的人,一个自己觉悟也觉悟他人的人,一个自己快乐也快乐他人的人! 如是,自然内圣外王。 本文写于2007年中秋节前,主要理念后来曾融入《销售就是谈恋爱》(视频链接)的演讲。 ===================================================================== 人若不弃我,我定不弃人 我把自已定位于一个推销员,不了解的朋友还以为讲谦虚。可在我看来,你是什么固然十分重要,但让别人认识到你是什么,的确也很关键,所以必须推己及人——本质即推销。我有意识结交过不少做销售的朋友,因为我感觉,推销是人生最根本的学问之一。一般推销员是在推销普通产品,我可能是在推销思想这样一种产品。 正因为是个推销员,所以八方交游,“人若不弃我,我定不弃人”,并坚持“价值投资”,不为任何事生气,更不对任何人生气。Why?人家是我的顾客嘛,哪有商家对顾客生气的呢?别人目前还不能还分享到咱们的思想,那是他的遗憾呀,我上什么火呢?我这样想,也这样做。 在与各路人马的交道中,亲见人内心世界的种种曲折而复杂的情形:骄傲与怯弱、顽固与天真、虚荣与可爱、得意与寂寞……常常会触发思考或直接遭遇这样的问题:孰为正?谁在自私?判定一个人自私的标准是什么?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够超越自私? 注目礼人:人性太极 还是允许我从对人性的认识与概括也就是“注目礼人”说起,“注目礼人”是两个成份: “逻辑原子”:“我”就是“我”,人是围绕“我”的一种圆运动; 公设:“我”这一圆运动的圆心是别人对“我”的注目礼。 逻辑原子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谓的人性自利,之所以美其名曰逻辑原子,意在强调不可再分解和不可再怀疑。事实上,这有可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不证自明,别的东西都可以由“我”来怀疑,甚至“故意”加以怀疑。 有人担心这是不是鼓吹自私自利?单就逻辑原子这一点而言,的确就是鼓吹人性自利,因为这一点确实不可再分解,即便再分解,也依然故“我”,就像粒子物理学上所谓的“夸克封闭”——夸克分解下去仍是夸克——一样。 但注目礼人一点也不鼓吹自私自利,恰恰相反,经过对注目礼人的演绎,有两大推演与自私自利直接唱上反调,甚至可说叫了板。一是第四级推演:人生的终极意义在征服自己;一是第七级推演:无私实现自我。这两大推演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表明:人生的手段不在自私自利,人生的意义更不是自私自利。 人性自利,可人生的意义却不是自利,实现自利更需要反对自私——无私。这不矛盾吗?不错,注目礼人就是一对矛盾,用中华哲学的话语讲,注目礼人描绘的其实是一幅人性太极图,逻辑原子强调人都围着自己转,公设则强调人必须替别人想,因为注目礼是在别人那里,注不注目,致不致礼,都由别人决定,所以“我”在围着自己转的同时也必须围着别人转,正可谓“一阴一阳谓之道”! 天赋人性:自我感觉良好 根据注目礼人的概念和推演,得到关于自私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天字第一号就是:判定一个人是不是自私,其标准不在动机,不在“是什么”;而在手段,而在“怎么样”! 从动机上讲,每个人都首先是他自己,因为人都围着自己转的,从圣徒到魔鬼,概不例外。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这个世界上,圣徒追求自己的私利并不亚于魔鬼。” 有人可能要急起反驳:胡说八道!我怎么可能是在为自己谋私利呢?这么多年来,我这么努力,沤心沥血的,都是追求真理、正义和公道,代表真理、正义和人民呀!虽不说仁人志人,但咋至于自私自利呢? 殊不知,自我感觉良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深谙人性的卡耐基说过,就是那些身陷牢狱的犯人们,也都一个个牛皮哄哄。一个人或许不会轻易认为自己就仁人志士,但也不至于认为自己总没有正当性,自我感觉良好近乎天赋人性。 这并非否认存在仁人志士,更不是否认存在有人代表真理、正义、天下,乃至未来。本人强烈认同:真理、正义、天下和未来,都必须由人代表,而且必须有人代表,而且还必须转化为利益来由人代表,要不然,没有“我”,一切都是空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在动机上来判定谁在自私及相关问题。实际上,如果真的从动机上判定一个人是否仁人志士及相关问题,仁人志士会很容易被人冒充,以至最后可能全社会都认贼作父。这年头,不是连贪腐分子也都一个个祭起人民的旗帜吗? 如何判断一个人超越自私 那究竟如何判定一个人是不是自私呢?关键得看一个人发于外的东西,即他是怎么对待另一方的,尤其他的对手。总的来讲,一个人能事事做到从另一方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理解错,毛主席所谓的“为人民服务”本质上就是这一意思——这个人可认为已超越自私。具体讲,判定一个是否脱离自私,可看以下几个指标: 一.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讲谦虚。 一上来就是自己,而且一路上下去也是自己,滔滔不绝地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人可能要认为这是智者或大师,事实上,这最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场景:躁狂病人走进了心理疹所。 夫子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超越自私的人可能更愿意先给另一方机会,这应该不只是礼貌,也是客观而全面地了解另一方的必要。不管一个人自认为多牛,都应该给另一方机会,如果连机会都不愿给一点,不是自私,还是什么? 二.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察优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都认为这句话是告诫世人要虚心学习,不错,但学习什么呢?这句话更可能是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另一方的优点和长处,懂得欣赏和尊重另一方。 应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显而易见。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发现另一方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可能就是私意蒙蔽。极端自私者当然就是所谓“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了。 三.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有和气。 有无和气是判断一个人人格修养成熟与否的根本指标,一个人没有和气,不管他自认为怎的咋的什么的,原则上都是血气之私。紫禁城最核心的三大殿皆以“和”名,曰“太和”,曰“中和”,曰“保和”,匠心独运也。 一触即跳,愤然作色,这样强大的“我执”,不是自私,还是什么?即便 “愤”,也应该是在和气着愤,要正!《呻吟语》云:“当可怨、可怒、可辩、可诉、可喜、可愕之际,其气甚平,这是多大涵养。”真良言也! 四.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善启发。 一个超越自私的人会有比较强烈的爱心,能够放下自我,搁置争议,存异求同,从另一方的角度乃至另一方的既有东西来进行启发,增量推进,循循善诱,渐入佳境。 与循循善诱相反,自私自利者更喜欢夸大分歧,制造对立,从而显示自己的高超与英明。就像老是抓住另一方的缺点一样,自私自利者也喜欢抓住双方之间的分歧,他们喜欢为斗争而斗争,不注重“笑到最后”。 五.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能耐烦。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方常常会对另一方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或是“恨铁不成钢”的感慨。当此情势,正是考验一个人能否超越自私的关键时刻。耐不住烦,甚至暴跳如雷,无疑就是私意见光!耐得住烦,甘于寂寞,甚至无声无色,自然就是大道为公。 《书》云:“必有忍,其乃有济。”一个没有耐烦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帮助另一方的,更不可能推己及人,普度众生。为什么会没有耐烦心呢?因为他原本就只有他自己,原本就只是他自己,一旦屁股被摸,当然暴跳如雷。 君子眼里有小人,小人眼里无君子 讲谦虚,察优长,有和气,善启发,能耐烦——一方如果能对另一方做得这五点,基本可以断定:在这一双方关系中,这一方对另一方超越了自私,达到了爱的高度和境界。如果这一双方关系关乎的是利益,则意味着这一方看到的利益更大;如果这一双方关系关乎的是理论,则意味着这一方掌握的理论更真更具包容性,就好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能够包容牛顿的经典力学。如果这一双方关系是男女恋爱,另一方应该当机立断,以身相许。 超越自私并不是否定自利,它是手段上的。自利无法否认,恰恰相反,一方之所以对另一方超越自私,说到底,也就是因为这一方看到了双方关系更大的利益,乃至更远的未来,这一方完全明白另一方是怎么回事——包括另一方的利益诉求在内——而另一方并不明白这一方是怎么回事。关于这一点,有一句俗语概括得非常精辟:“君子眼里有小人,小人眼里无君子。” 小人之所以无忌惮,不讲谦虚,不察优长,没有和气,不善启发,不能耐烦,原因就在于小人“未觉”——朱子解小人为后觉之民——没有看到双方关系之中的更大利益和更远未来,这也就决定了小人的一切不过都是折腾,除了捞得一些风头之外,最后可能什么都没有——如果这一双方关系属于硬斗争,那也就是小人的败局。这或许也呼应了《菜根谭》上一句论君子与小人的“奇谈怪论”,曰:“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学者当有销售意识 有意思的是,中国思想界存在一个明显的双方关系,那就是通常所谓的左右之争。总体上,我非常赞同著名评论家冼岩先生对左右之争的一个评判——“茶杯里的风波”。但用超越自私来对左右之争作一个分析,或许还是有些意义。 算是对思想界有比较广泛的接触,我感觉,至少在目前,中国思想界并没有统一的左翼和右翼,左有各种各样的左,右也有形形色色的右,与其说存在什么左右之派,还不如说只是存在方向性的、总体上的左右之别。眼下右翼居于主流,不仅是在中国,而且更是在世界,左翼要清楚地看到并承认这一点。左翼的确看到了主流的一些不足,并提出过具有重大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右翼对这一点也要胸中有数。在谈到左时,我们常常会想到教条主义,其实,右的教条主义并不比左的教条主义少。 但总体上,所谓的左右分歧实际上不如想象的或宣传的那么大,左右之争有相当的成分是由局里面的专家学者们不能够互相欣赏和尊重的坏毛病所致;用传统的话语来说,是来自于“文人相轻”。左翼对右翼的“挑剔”可能众所周知,鲜为人知的是右翼对左翼的“不屑”。在我的印象中,著名非主流经济学家左大培先生曾坦承,主流经济学家开会都对他敬而远之。这不明白就是右翼的“山头主义”吗? 可再举一例,韩德强先生被认为是新左翼阵营的青年中坚和代表人物,我曾两度亲闻自居于右的学人批评韩先生根本不懂经济学。这明显就是简单“贴标签”的结果,就我所知,韩先生的中西学养亦绝非等闲所及。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超越左右翼的青年经济学家卢周来先生最近呼吁:“知识界相互攻讦的风气真要停止了!”此言切中学界之弊。 或许因为以思想为职业的缘故,相当一部分学者没有思想上的销售意识。事实上,发现思想固然了不起,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推销思想。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哈耶克更是明确指出,推销思想一样是学者的天然使命,如果学者不能推销思想,就必定要仰仗权力来完成思想的评判,也包括对他本人的评判。 由于专家学者们只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以思想为职业的人,根本没有推销意识,这不但直接造成一大批象牙塔中的学究,也直接造成“文人相轻”的坏风气。如果学者们意识到自己还肩负推销思想的使命,或许能够摆正位置,进而从对思想发现者的踌躇满志中走出来,从对代表真理、正义、人民乃至未来的洋洋自得中走出来,不只是做一个学者,更是做一个全面的人:讲谦虚,察优长,有和气,善启发,能耐烦,最后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真正超越自私的人,一个自己觉悟也觉悟他人的人,一个自己快乐也快乐他人的人!
|
|
|
|
论坛跳转
您 不可以 发表新话题.
您 不可以 回复话题.
您 不可以 删除自己的发言.
您 不可以 编辑自己的发言.
您 可以 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投票.